直播間保健品“猜謎式”營銷亂象被曝光
最近一段時間,直播間成為保健品銷售重要渠道。《中國消費者報》記者調查發現,不少直播間主播通過猜字謎、看圖說話等方式推銷保健品,規避平臺監管,誤導消費者,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。
這些直播間的“猜謎式”營銷花樣百出。“SANSEIKEN三生研營養”直播間推銷日本納豆激酶時,用“脈管”“紅色液體”代指血管和血液,畫管道圖講解“凈化作用”,全程避談藥品術語;“華北制藥水飛薊”相關直播間,主播舉著“()()相照”的字謎牌,用“說話有味”“臉色差”暗示肝臟問題,引導消費者購買水飛薊產品;“演員何明翰”直播間推美國夜燃片,借“美食后悔”“躺贏”等話術暗指減肥需求,還以“經紀人推薦”“導演找拍戲”等話術夸大效果。更有直播間借粉絲互動打擦邊球,如“開心的人”直播間賣清肺片時,屏幕滾動“月市節潔”“小結消失”等隱晦表述,主播據此推薦購買數量。
主播們費盡心機“猜謎”,實則為誘導下單。“SANSEIKEN 三生研營養”客服承諾“3 個月血脂無變化全額售后”;“開心的人”直播間彈窗標“磨玻立消”,宣稱“八合一成分,吃3個月就夠”,卻在產品頁小字標注“不能代替藥物”;“23well①③”直播間推美國糖清素,稱“不用忌口,搭配藥吃半個月,之后可停”,同樣隱瞞產品僅為膳食補充劑的事實。
有關專家在接受《中國消費者報》記者采訪時指出,此類營銷涉嫌違法。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呂來明稱,主播避談違禁詞卻暗示療效,違反《食品安全法》。中國保健協會王大宏提到,無“藍帽子”標識的產品嚴禁宣傳保健功效,跨境電商產品雖常示美國FDA認證,但美國與我國監管標準不同,FDA允許先上市再監管,消費者易陷入“國外認證更可靠”的誤區。
經過深入調查采訪,記者在獲取充足的證據后,《中國消費者報》刊發報道《且看直播間保健品猜謎式營銷》,并在網站和新媒體端口同步刊發,引發社會廣泛關注,相關平臺開始加強直播間動態監測,多地消費者協會發布提示,提醒消費者購買保健品要認準“藍帽子”標識,不要輕信“治病”“停藥”等宣傳。此篇調查報道揭露了保健品直播的隱蔽營銷套路,為消費者規避了健康與財產風險,也推動行業更加規范發展。
- 直播間保健品“猜謎式”營銷亂象被曝光(2025-09-15)
- 南京8月汽車消費投訴達531件新能源電池續航虛標、燃油車核心部件故障成投訴熱點(2025-09-10)
- 吃糖導致糖尿病?專家解讀“甜蜜”流言(2025-09-09)
- 山東省消協聯合山東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發布染發劑消費提示“美容院專售”染發劑不可信…(2025-09-05)
-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公布監督抽查結果10批次定配眼鏡不合格 (2025-09-0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