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部門印發方案,部署15項任務——更好發揮輕工業穩增長作用
輕工業一頭連著千企萬崗,一頭連著千家萬戶。近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商務部、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《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(2025—2026年)》(以下簡稱《工作方案》),明確2025—2026年,輕工業在穩增長、促消費、惠民生中的作用將更加凸顯。
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介紹,輕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優勢產業、民生產業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,是穩增長、促消費、惠民生的主力軍,承擔著豐富消費、穩定出口、擴大就業的重要任務,與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息息相關。2024年,輕工業規模以上企業14萬家,實現營業收入23.2萬億元,利潤1.5萬億元,帶動就業1792萬人,分別占規上制造業的27.4%、16.7%、20.2%和24.2%。
結合當前國內外發展形勢和輕工業發展實際,《工作方案》提出,2025—2026年,重點行業規模穩中有升,企業經營效益基本穩定。智能家居、老年和嬰童用品、體育休閑時尚產品等新增長點快速發展,引領消費能力不斷提升。新增推廣300項升級和創新產品,接續培育10個規模1000億元以上特色產業產區。
“《工作方案》堅持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擴大內需戰略有機結合,圍繞強供給、促消費、穩出口、優生態、增動能部署15項任務,通過加強與相關部門、地方、行業協會協同,加大政策支持,凝聚行業共識,推動輕工業平穩增長,支撐工業經濟增長達到預期目標。”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說。
我國是輕工產品生產大國,擁有規模最大、門類最全、配套最完備的產業體系,百余種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,是名副其實的輕工產品“世界工廠”。“不過,也存在供給結構不平衡、低端供給過剩和優質供給不足、質量保障有待增強等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。”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說。
圍繞優化輕工業供給,《工作方案》提出了3項具體舉措。一方面,加快產品創新。開展增強消費品供需適配性行動,豐富產品品類和特色供給。通過“鏈長制”等方式,加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。另一方面,加強質量保障。強化關鍵領域標準供給和落地實施,加快先進產品標準轉化為國際標準以及適用國際標準轉化,提升國際國內標準一致化水平,推動認證結果國際互認。同時,加力品牌培育。
數據顯示,我國輕工業年出口額近1萬億美元,占全球比重超過30%,長期穩居世界首位。但近年來受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減弱、貿易環境惡化等因素影響,輕工業出口面臨較大壓力。
如何推動我國輕工業保持國際競爭優勢?《工作方案》提出了3項穩出口相關措施——
優化貿易結構。《工作方案》明確,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加速品牌全球化建設,加強投資合作,開拓海外營銷渠道,打造更多國際化品牌。
發展外貿新模式。支持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,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,優化承保和理賠服務。
強化公共服務。打造出海綜合服務港、建設海外綜合服務站,引導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合理布局。持續開展國際貿易規則和形勢研究,加強與相關貿易伙伴對接,做好出口商品原產地證書簽證工作,指導企業、行業做好貿易風險應對預案。
“政策的有效落地離不開各市場主體的共同努力,穩住輕工業根本上要穩住輕工企業。”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說,落實好《工作方案》,企業要加強技術引領、突出優質優價、強化品牌建設、做好全球布局、積極響應政策并加快轉型升級。
- 智慧監測、科學救治:傳染病防治新法新在哪?(2025-09-24)
- 教育部這場發布會信息量很大!(2025-09-24)
- 《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(2025—2026年)》解讀(2025-09-24)
- 國家能源局科技司相關負責同志就《關于推進能源裝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》答記者問(2025-09-24)
- 三部門印發方案,部署15項任務——更好發揮輕工業穩增長作用(2025-09-24)